在缠师的理论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将缠论作为预测的理论。缠师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任何市场。所以缠论只是理论。所以缠论不是一个特殊理论。如果将市场所有的走势都做个分类。缠论并不是一门关于预测的理论。缠论就是用缠师的方式处理走势的历史数据。缠师不主张预测。缠师认为。缠师的理论跟时间维度无关。缠师在文中主张分类、主张机械操作。比如缠论的第一类买点。但是缠论里100%正确的买点只有3类。缠师是坐庄的。
几年前我就看过缠中说禅,但是主要是看他的“道”,几年以后的现在,我又一次看了他的书,只是这次是看“术”,因为涉及很多数学内容,比较费时,所以看的也慢点。
现在来分享下自己对缠论的理解和看法。会分几个篇章写。这是第一篇,不着急去讲他的术,而是讲如何看待缠论。这样可以让大家对缠论有个直观的认识,类似任何学科开始时,都得有个前言或者简介一样。
缠论在市场上的评价是两个极端的,学透了的人都说好用,没学习的人,或许是碍于其巨大的数学篇幅,又或许是不满缠师狂妄的语气、充满颜色的言语,多数认为其在装神弄鬼。
其实缠论没有你想的那么妖魔化,但是也没有那么神化,认真学习下,是没坏处的。
好了,现在开始讲讲,该如何看待缠论。如果你能够赞同缠师的理念,那么你可以关注我的下一篇章,他是怎么具体讲解他的术的。如果你不赞同,那么后面的篇章,你也可以不必看了。
第一,你得明白,缠论并不是一门关于预测的理论,而是一门关于应对的理论。如果你抱着学习缠论就能预测走势的目的去学习,那么你注定要失望。
预测和应对的区别在哪?预测就是,现在有基金经理问你,茅台你看到多少?现在买,3年后能不能翻倍?
那么应对是什么?应对就是,茅台回调到多少我该买。如果茅台没有跌到我想要的价位,无论它涨到多少,我都不会买。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来,缠论并不是先验理论,而是后验理论。缠论并不预测涨跌,而是等涨跌的结果出来之后,做决定。
如第68课中,缠师有提到:
例如,前几天,本ID用前期两高点和10日线进行分类,那自然就把走势区间分类成跌破与不跌破两种。然后预先设定跌破该怎么干,不跌破该怎么干,如此而已。这就是最本质的预测,不测而测,让市场自己去选择。最后市场选择了不跌破,那就继续持有。
所以缠论只是理论,在实际的操作中,是需要经验去判断的。比如缠论的第一类买点,属于抄底型买点,认为下跌+背驰则是底。那么背驰到什么程度是底?缠师的回答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这个答案仍然是后验的,也就是说,底是走出来了,才是底,在底走出来之前,你不能判断它就是底。
理论保证了底是100%一定会存在(虽然常识也能保证底一定会存在,但是常识却无法教你如何操作),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够抄到最低的那个点。对此,缠师花了较大篇幅,利用区间套的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尽力逼近那个极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做到百分百精确。
如缠师曾经拿万科A举例,他提到:
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明确指出,就这一笔是万科历史底部的最后一笔成交,这成交完成意味着万科一个历史性底部的形成与时代的开始。
但实际操作中,你是否会真的等到这笔成交出现,才会买入呢?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的,因为这笔交易未必会出现,那只是一种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即使不出现,万科也仍然可能筑底。
如果你抄底,没有买到最低的那个点,也就是你买了以后股票还在跌,怎么办呢?在操作中,肯定就只能止损了。制定一个能接受的亏损范围,成为你的止损点,毕竟做了错误的交易,只能认错,哪怕之后再涨,也必须认错。这就是交易的纪律。
这里也得提一个很多人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坐庄的人有着常人不知道的消息,可以左右走势,所以他们认为不可能在股票市场中赚到钱。但是殊不知,不管庄怎么洗盘,终究也会有个底,而庄最终要获利则必须拉升,那么未来这个票就一定会涨。所以上涨是必然的阶段。怎么可能是一定赚不到钱的呢?
就像买房、炒股,你可能认为,国家想抬高房价或者发展资本市场本质只是为了让大众接盘或者是为了发挥融资功能。但是想要发挥这些功能,必须要让房价和指数涨!坐庄的那个人,不管初心是多么为了自己,他都不可避免的要让别人搭顺风车!因为如果没有别人的顺风车,就根本不会有接盘的人。正因为有了让人搭顺风车的机会,就有了让你赚钱的机会。
你可以不相信股票能赚钱,但是你一定相信炒房能赚钱!因为你周围一定存在许多靠炒房赚了钱的人!这些人就是搭了顺风车的人。坐庄必须会让人搭顺风车,这是常识。
这一点,在历史中也经常重演。不过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多么勇猛多么贤明,他都无法以一己之力,平天下之事。他想让人替他做事,就必须要给人好处,而他会老、会死,积累的江山,终究是别人的。伟大也好,悲壮也罢,终究不过将赫赫功业,拱手让人。而后面的人败掉基业的,比比皆是。如果他们的老祖宗知道是这个结果,或许都会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吧。
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建立丰功伟业的人、那些坐庄的,其实只是在给搭顺风车的人打工。所以还有什么不感谢他们的道理吗?
能不能赚到钱,是个人的本事,而不要怪没这个机会和可能。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哲学道理。
第二,缠论理论的精髓在哪?用缠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走势必完美,也就是走势能够被唯一的分解。缠师将市场看似凌乱的K线用唯一的分解方式教你如何操作。
注:很多人理解的走势必完美是任何走势终将完成,其实这是一个意思,因为只有完成的走势,才能被唯一的分解,如果不能被唯一分解,就代表走势还没完成。在缠师多次阐述走势必完美的语境中,给人的感觉确实是想表达走势必完成。但是在第101课中,缠师确实亲自写到,走势必完美的意思就是唯一分解。原文如下:
2、走势必完美
这问题,估计没有人能真明白,因为这里学过现代数学的人很少,所以对这样整体性的问题,估计只有糊涂的份。
所谓走势必完美,就是本 ID 所给出的分型、笔、线段、不同级别走势类型所对应的递归函数,能将行情的任何走势唯一地分解。
唯一分解定理,在现代数学理论的任何分枝中都是核心的问题。一个具备唯一分解定理的理论,都是强有力的。例如,当时在解决费马猜想时,用到分圆域的问题,但分圆域没有唯一分解定理,也就是唯一分解并不是总能成立,这样只能引进理想数,使得在理想数的角度能让唯一分解定理成立,从而展开了代数数论一个全新篇章。
本 ID 理论最牛的地方,就是把仿佛毫无头绪的股票走势,给出了唯一分解定理,也就是走势必完美,这等于引进理想数,使得代数数论升堂入室一样牛。
故,此处的定义选择尊重原文。
上文讲了,缠师不主张预测,而主张应对,那么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就是将所有走势分类,然后一一对应相应的操作。
解决了唯一分解的问题,那么操作也是唯一的了,如碰到A走势,该怎么操作,碰到B走势,又该怎么操作。如果将市场所有的走势都做个分类,那么该怎么操作就是机械的了,根本无需动脑。
但是这些A走势、B走势都是无法提前预测的,缠师的意思是,当走出来了以后,再决定。这本质也是应对,不是预测。
缠师在文中主张分类、主张机械操作,他认为人根本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也无需预测。只能应对。只要做好交易的节奏,买点买,卖点卖即可。
但是分类的方法并不止一种,缠师自己也说了,只要你的分类是完全、唯一的就可以。也就是说,用你的方式分类,不存在某个走势既属于A走势,又属于B走势的情况。
在第105课中,缠师的原文是如此说的:
股市里死掉的,大半是聪明人,越聪明的,死得越快。要在市场上生存,就必须远离聪明,因为,你的聪明在市场面前一钱不值。
市场就如同一头牛,只有目无全牛,才可能随心解之而合其关节。在本 ID 的理论中,机械化操作的本质就是目无全牛而合其关节,因为,根据本 ID 的理论,市场的结构已经被彻底分解,站在本 ID 理论的角度,哪里有什么市场,不过是一堆的关节。而机械化操作,就是逐步合于其关节的节奏,而不被全牛的繁复所影响。
至于分解这市场的那个标准是什么并不重要,也就是分类的原则并不重要,关键这分类能导致完全分类就行了。那些看不起分类的,永远只能在全牛的迷惘中可怜,咱就不带他们玩了。
本 ID 可以再次明确地说,全牛纷繁,因此可以口水多多,各有道理,那么,就让这些聪明人去道理去、去争论去;咱不爱聪明,咱不爱全牛,咱只知道关节的节奏,咱不爱争论,咱更不爱预测,咱只负责挣钱。
第三,缠论讲了一回什么事?为什么有效?
缠论的原理并不复杂,无外乎就是三买三卖,而缠论之所以有108课,主要是因为有三大部分内容:
1、讲股票之“道”。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往事和随笔。
2、定理的数学证明与推导过程。
3、探讨如何在实操中,不断逼近三类买卖点和优化操作,其中也包含很多案例分析。
而缠论为什么有效?先看看缠师第81课的原文:
为什么要研究分型、走势类型等东西,其哲学基础是什么?这就是人的贪嗔痴疑慢。因为人的贪嗔痴疑慢都是一样的,只是跟随时间、环境大小不一,所以,就显示出自相似性。而走势是所有人贪嗔痴疑的合力结果,反映在走势中,就使得走势显示出自相似性。
缠师认为,虽然不能找到一模一样的走势,但是走势会有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的根源,就是人性的贪嗔痴疑慢。
我们一直都说,历史一直在重复,但是我们都发现,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那如何抛开形式,找到背后的规律,是投机者毕生追求的课题。好在,历史的进程虽未能提供具体化的数据,但是走势能够提供大量具体化的数据支持。缠论就是用缠师的方式处理走势的历史数据,将看似繁杂的图形简单化,用来指导操作。
而缠论之所以有效,归根结底,是人性不变。这是缠论有效的哲学依据。
但缠论不仅仅只是哲学上有效,如果是这样的话,缠论就跟波浪理论没有本质区别了。实际上,缠论的三大买点和若干定理,都是有严格的数学证明的。这是它与其他任何经典技术理论的本质区别。其他技术理论本质只是概率,只在部分时间内有效。而缠论不一样,每一步都有推导过程。但缠师毕竟写的是博文,不像教科书一样编排十分严谨,所以看的时候,容易云里雾里。不知道他到底想讲什么了。
如果想去看缠论108课原文,建议第一遍囫囵吞枣,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不要过于深究,可以对疑问做个笔记,相信再看第二遍的时候,你的很多疑惑就自然解决了。
第四,上面也说了,缠论只讲买卖点的问题,所以,缠论并不涉及选股的问题。缠论完全是技术分析,按图办事。选股完全可以很个性化。因为在他的理论里更多的是图形所提示的买点和卖点。只要买点出现,任何股票都可以。
当然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资金大小去选择股票。比如我们可能一般不会选择ST的股票,有的人喜欢某个行业的股票,或者根据基本面研究选出来的股票,或者有的大资金喜欢成交量大的票。
不过关于选股的问题,缠师还是提到过,是可以用经验解决的。用他的话来说,有经验的人,一看图就知道可不可以搞。
由于不涉及选股的问题,缠师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任何市场。不仅仅是股票,还有期货甚至比特币。不少人表示缠师的理论在期货市场更好用,其实是因为期货是T+0,可以随意卖出,遇到了缠论中的买点,一定能保证获利退出。不像A股,就算出现买点,还得考虑当天不能卖出的情况,也就未必能赚钱了。
实际上,现在出现了一个也很适合缠论的交易市场,相信你猜到了,那就是——可转债。同样是t+0,并且手续费很便宜。保证当天就可以获利退出。
第五,缠师的理论跟时间维度无关,长期短期都可以用。但是运用他的理论,你需要先确定级别,这个级别就是时间级别。级别也是缠师在文中经常提到的词。因为以日为单位和以月为单位持股的人,操作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了时间级别,就确定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标准。如果你是以日为单位操作的人,那么5分钟的走势对你来说也是重要的。但是以月为单位操作的人,5分钟的走势对你而言可能根本不重要。
很多人认为,缠师是坐庄的,所以他的理论更适合趋势股。这是没有看过缠论的表现。相反,缠师恰恰是鼓励散户做短线的。缠师自己也提到过,散户根本没必要长期持有一个股票,并认为散户就应该追热点。
正因为需要确定级别,所以缠论在运用中,可以是主观的。这不难理解,市场上做短线的人和做中长线的人,本来就不是一条思路。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思路的差异,市场才每天都有成交量、有分歧。
第六,上面也提到了缠论不受市场、时间的限制,所以缠论不是一个特殊理论,而是一个普适性的理论。什么叫做特殊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类似万有引力定律这种,只在某些范围内有效,而出了那个范围,就没效了的理论。本质只是一个子理论。
而普适性的理论,就是能够概括总结所有情况的理论。这个理论至少是完备的,能够解释一切情况。就如同物理学家一直想找一个理论统一四大力一样。缠论就是这样一个,能够解释所有情况的理论。因为在他的理论上,所有情况都被完全分类了。
缠论的普适性,在上文的不涉及选股,与后文的不涉及时间维度,都是完美呼应。
这里得再次强调缠论的精髓——走势必完美。
第七,缠论的三类买点是完备的,但不是排他的。缠论中的买点只是众多买点中的三类,用缠师的话来说,他的三类买点,具有100%正确性。
缠论的买点均在下跌中形成,换句话说,缠师是一名喜爱低吸的选手。为何缠师如此青睐下跌中的买点呢,个人猜测是因为他是坐庄的,资金比较大,所以本能喜欢下跌。
我们都知道,打板也是一种模式,而且是追高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具备100%的确定性。其他模式也同理。
那么这和第五点中提到的完备性是否矛盾呢?答案是,不矛盾。原因是,缠论虽然对所有情况进行了分类,但是缠论里100%正确的买点只有3类。而并不代表在某个时刻没有别的确定性高的买点。打板就是在某个时刻具有高确定性的买点,但并不是100%正确的。
打板的优点在于,确定性虽然不是100%,但是价格的锚却是100%确定的。也就是说因为有了涨停价,所以股票当天的锚定作用就有了。为什么都喜欢讲估值?那就是给股价有个大致的锚定作用。不然市场要是没有统一意见,就只能乱做了。在缠师的理论中,买点是百分百确定的,但是这个价格到底是多少,是不确定的,而且其出现的频率也是不确定的。你知道这个买点一定存在,但是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出现的价格是多少,缠师也没有精确值。
所以但凡市场只要有锚定作用的价格,就一定会成为一种模式。打板是一种模式,可转债的盘中停牌也是一种模式。因为价格是确定的、清晰的。
在实用性方面,不得不承认,缠论确实比不上打板。这也是为何打板是追高策略,仍然备受追捧的原因。
第八,正如我之前所说,投机市场是存在不可能三角定律的,那就是高频率、高胜率和高赔率的不可能三角。而缠论,只是保证了高胜率,而高赔率是无法用理论保证的。而是否选择高频率,其实是个人爱好问题。如果你喜欢频繁交易,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获利之后就立马退出,然后立马寻找下一个有买点的目标。如果你想获得高赔率收益,那你就得降低交易频率。那赔率如何保证?很抱歉,至少缠论本身无法告诉你。当然,市场上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保证,因为一旦讲赔率就得涉及预测了。而预测,经常是不准的。
缠师自己似乎不太偏好高频率交易。在缠师的文中有叙述。第41课写到:
市场中不需要频繁买卖,战胜市场,需要的是准确率,而不是买卖频率,只有券商与税务部门才喜欢买卖高频率。
这句话表达了缠师的思想,他不主张高频交易。
为什么那么多人却喜欢高频交易?原因是,既然向上的空间到底是多少无法预测,那有的人干脆就见好就收。反正就算少出手也未必能赚到钱,那还不如每天交易,赚自己能看得懂的钱,做好买点和卖点就可以了,其余的不用想太多。毕竟你如果只玩龙头战法,等很久才玩一次,照样也有失败和吃面的概率,反而把时间都浪费了。那至少每天的交易,只要胜率能保障,赚钱是肯定的吧,这才是小资金做大的最快方式。如果一个票你拿住了,唯一的原因,那就是这个票的卖点没有到来。而这个票的卖点,可能是大级别的。比如是月K甚至年K级别的。
第九,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学习了缠论是不是就一定能赚钱?我的回答是——学习了缠论,确实能赚钱,但是前提是你得学精。
这不难理解吧。在这个世界上,你想要靠一门手艺安身立命,不就得精通吗。
那么不学习缠论,是不是就一定不能赚钱?我的答案是,不学习缠论,你也照样可以赚钱。所以也并不需要担心自己错过缠论。因为缠论只是众多模式中的一个。其买点就是在下跌中形成的。我们知道利弗莫尔的龙头战法,买点是在追高中形成。后者也依然是一代大师。市场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缠论是最保险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一种。
正如缠师所说,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完全分类。
之所以很多人说学习了缠论还是亏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学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将缠论作为预测的理论,其实之前也说了,缠论并不是预测,而是应对。如果你的买点被证实不是第一类买点(也就是抄底抄在半山腰上),那也同样是要止损退出的。所以亏钱仍然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把理论学精,对走势级别把握更细的话,至少买点会无限接近那个一买,成功率自然也就高了很多了。
第十,作为第九的延伸问题。既然缠论学透了一定能赚钱,为何没见这种方式普及?除了它不如打板实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缠论只保证盈利的百分百,但是究竟在多长时间内能盈利多少,这是不确定的。
例如,你在第一类买点买了股票以后,理论虽然可以保证你获利退出,但是如果你是以日K为操作级别的,那么你究竟要等几天才能获利退出,究竟会获利多少退出,这是不确定的。如果时间很长还获利不了多少,那年化收益可能还是不高。实际操作中这个问题也很常见,那些喜欢玩超跌反弹的,尤其像佛山系一样玩撬一字跌停板的,究竟撬了以后,要等多久,能反弹多少,我想撬板的人也没底,他们也很害怕,撬了以后就又等来一字跌停。最近的仁东控股第一个地天板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依然是一字跌停开的,那前一天参与的人,说心里不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后补充下缠师的其他理念。关于缠师的观点有很多,我以前在关于缠论之“道”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这里再补充一些。
1、不主张赚辛苦钱。就是买点买、卖点卖,交易就是买卖的节奏。
缠师原文:
挣钱,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过就是一个良好习惯与操作策略的结果,一点劲都不用费。
那些费力才能挣到的钱,也不会袋得住。
2、投资就当独行客,所有东西自己承担。很多人喜欢听消息、跟随别人买,这都是对实力不自信,将自己的命运托付于他人的体现。如果真的能够看懂市场的规律,自己做又何妨?根本不需要他人。
3、不主张追高。所以他的三类买点都是在下跌中形成的。
4、宁愿卖错,决不能买错。因为卖错不会亏钱,还可以寻找别的机会,但是买错就不同了,会亏钱。他认为不存在对散户来说不存在卖错的问题,因为市场每天都有机会,卖错了还能买别的票,一样可以赚到钱。
5、不主张去寻找一种大一统的公式。其实也就是想说不用去理解全部的市场,而要要对市场走势进行分类,做好应对、能赚钱即可,不要试图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市场也无法全部理解。
6、认为小资金应该集中投资,100以下资金超过5只股票都太多了。
缠论之所以显得有点晦涩,是因为缠师自己弄了很多新定义、新名词。在下一篇章中,我会把这些新名词和新定义罗列出来,明白了缠师的定义,才能进一步学习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