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持仓企业情况近期持仓企业中洋河、福寿园和古井分别发布了二季度业绩。三、关于清仓洋河及一些反思上周五终于清仓了所有洋河持仓。洋河是自己很早就买入的一家企业。笔者暂时不愿意给茅台太大的仓位。但洋河和福寿园第二季度经营情况有所下滑。笔者无法对洋河更为长期的自由现金流做出大致判断。8月30日清仓两个账户的所有洋河股份持仓。部分仓位买入茅台。当时笔者已经发现了洋河买入逻辑上的错误。洋河的这笔投资确实损失惨重。
一、投资组合情况
近期交易:
8月26日港股通买入少量福寿园,成交均价4.01港元;
8月30日清仓两个账户的所有洋河股份持仓,成交均价分别是78.24元和81.67元;
9月2日,部分仓位买入茅台,多余零碎扔给了福寿园和分众传媒,还有剩余约9%仓位的现金计划换成港币汇出,继续卖出腾讯的看跌期权。
持仓情况:腾讯56.3%,茅台22.2%,古井贡B4.5%,福寿园4.8%,分众3.2%,现金9%。
截止9月3日,2024年度投资组合收益:5.26%。
二、持仓企业情况
近期持仓企业中洋河、福寿园和古井分别发布了二季度业绩,古井正常,但洋河和福寿园第二季度经营情况有所下滑,其实仔细观察他们仨,颇有几分相似,都是以次高端和中端产品消费为核心,辅以部分高端产品来提升品牌形象,但品牌力整体来讲并不是很拔尖。
福寿园在殡葬行业品牌力稍好一些,但也仅集中于上海地区。
经济向好的时候没有大问题,但整体环境一旦下滑,比如当下,以次高端和中端消费为主的企业就比较辛苦了,此时比拼的就是管理和营销能力,但管理和营销并不是其他企业无法逾越的护城河,随着市场环境、渠道模式和大众消费习惯等的变化,曾经的营销王者洋河也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那么,谁又能保证未来的古井不会成为当下的洋河呢?
所以对于持仓的白酒企业,笔者是倾向于逐步集中到茅台一家的,上周五已卖出了所有的洋河股权;而对于古井,虽然其当下业绩还不错,但后续也会找机会全部卖出。
福寿园比较有意思,7月份的时候公司管理层还发出上半年同比10%左右增速的业绩指引,但半年报的真实数据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回顾对福寿园这家企业及其具体经营的理解,之前还是有些片面了,以为福寿园的墓地产品主要以高净值人群消费为主,整体经济环境的下滑并不会对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决策产生太大影响。
但最新的半年报和业绩说明会反馈的内容使笔者补齐了部分认知上的短板。真实的情况是,福寿园最高端且售价在三四十万以上的艺术墓上半年仍是继续大幅增长的;但经济环境的整体下滑,对中产的销售决策却造成了影响,而这部分主要是福寿园平均售价在十几万的中端产品。
所以福寿园真实的目标客户除了当地最顶尖的富豪群体外,还包括更为广泛的中产及以上相对较为富裕的群体。
顶尖富豪群体的消费决策依然增长,但中产及以上客户群的决策相对有所延迟和下滑,一进一退,加上去年疫情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整体就造成了今年上半年近3000个墓地的销售数量减少。
但好的方面是虽然中产消费趋于谨慎,但公司并未降低其主要销售区域及墓园产品的销售价格,墓地整体销售单价仍然保持在12万元以上,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也为福寿园的品牌力提升和未来吸引更多的高净值人群保持了良好的调性。
其实上半年生前契约销售量的大幅增长,也能间接反映出其品牌力的变化趋势,加上股东回报方面的逐步提高,这些都是福寿园二季度业绩虽然暂时下滑,但笔者仍然看好这家企业,并在股价大跌时继续少量买入的重要原因。
对于当下的福寿园来讲,有好的商业模式,但管理层多次不靠谱的业绩指引始终让人无法放心重仓这家企业,加上目前没有其他好的企业可供选择,所以笔者选择保持当下约5%的持仓不变。
三、关于清仓洋河及一些反思
上周五终于清仓了所有洋河持仓,说实话卖出后反倒有些轻松和愉悦感。洋河是自己很早就买入的一家企业,持有时间超过三年,且期间几乎没有卖出过,但现在回头来看,确实是一笔十分失败的投资。
买入洋河的逻辑错误,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所描述,主要还是对商业活动中企业品牌力和商业模式理解上的欠缺,加上这期间对于洋河管理和营销能力的过于乐观,导致自己在次高端和中端白酒残酷的激烈竞争中,没有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及时退出。
笔者总结,实际经营企业经验的欠缺是自己无法回避的硬伤,且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对于商业活动中最本质的一些核心问题的理解,似乎只能通过投资中的试错和不断总结来慢慢弥补了。
另外一点就是对烟蒂股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大概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当时洋河市值约1400亿上下,账上现金近300亿,前一年净利润约100亿元,除去现金后动态估值大概在10倍上下。
当时笔者已经发现了洋河买入逻辑上的错误,但鉴于估值较低就简单的将其归为烟蒂股投资,试图等待赚低估到合理的钱。
但格雷厄姆关于烟蒂股的定义应该是公司市值明显低于其账面净现金资产(现金类资产-总负债),显然,当时的洋河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是不能够算作烟蒂的。
10倍的动态估值看似低估,但这种低谷是建立在成长的基础之上的,假如企业的真实自由现金流出现下降,估值就会相对增加,原本看似的低估也就逐步变成了合理、甚至有可能是高估。
洋河的真实自由现金流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大幅下滑,但1400亿市值的洋河显然不能算作烟蒂企业,加上100亿的净利润能否维持不可知,所以笔者当时想赚低估到合理的思考应该是不正确的。
洋河的这笔投资确实损失惨重,除了超过六位数的绝对金额外,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成本也被沉没。好在发现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改正错误,因此,半年报后全部清仓卖出。
其实四月份年报和一季报发布的时候,自己已经有清仓的打算,只是当时没有合适的标的可以买入,所以暂时选择了继续持有。
但当下茅台的估值也有所调整,加上还有个年化收益约12%上下的卖保险生意(卖腾讯的看跌期权)可供选择,因此,果断卖出洋河,换入茅台和腾讯put就是笔者能想到的最理想动作。
之所以没有全部换成茅台,一是茅台当下的估值其实也不是非常便宜,且这次加仓后已经有大概22%的持仓了,加上能够看得见的消费疲软趋势,短期内几乎是无解的,大环境虽然暂时对茅台的利润增长不会有任何影响,但茅台主要产品的市场终端价近两年不断走低却是事实。
好企业还需好价格,笔者暂时不愿意给茅台太大的仓位,并且我愿意承受踏空的可能性。
二是鉴于不可控风险和家庭长期教育方面的考虑,笔者想要将部分腾讯的股权换成港币直接持仓,除了有分红扣税方面的优惠外,自由兑换货币更多的可选标的和投资机会也是重要因素,作为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你需要稳步提升自己的机会成本。
当然,更大的池子就要面对更大的风浪,知识的岛屿有多大,无知的海岸线就会有多长,但自己愿意慢慢尝试一下。
这里说回洋河,其实当下洋河面临的困难是可见的,虽然一季度通过利润调节实现了正增长,但二季度的真实业绩却是惨烈的。除了省内营销竞争力下降导致的增长乏力外,未来大环境可能的长期疲软也给洋河主要产品的毛利稳定造成了更多变数。
虽说管理层目前在下大力气做强梦之蓝产品的品牌力,属于在做对的事情,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起码当下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战斗力是让人存疑的。
综合来看,未来两三年,笔者判断,洋河的盈利水平大概率会是下降的,虽说管理层推出了一份未来三年每年不低于70亿元的分红计划,投资者现价买入可以获得年化大约6%的稳定回报,但从长期的视角来看,以当下的市场环境、洋河的品牌力和产品结构、友商所展现出的侵略性,以及蓝色同盟股权事件的影响,笔者无法对洋河更为长期的自由现金流做出大致判断,因此,以笔者目前对投资的理解,当下的洋河就不属于我的菜了。
某种意义上讲,洋河的生意和现金流算是要优于90%以上A股上市公司的,但当下的洋河还不能算做商业模式最为优秀的生意,生意死于竞争,而当下的洋河正在承受着竞争带来的苦闷,虽然已经清仓了,但仍希望洋河能够走出来,后续笔者也会持续关注这家企业。
温馨提示:文中所提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另外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