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年度牛股复盘 - 短线宝

/ 0评 / 0

而日本1990s牛股占比总体最高的领域就是广义科技行业。全球化是日本消费牛股的一个特征。日本企业从1960s-1970s开始出海欧美。我们关注到1993年日本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日本零售消费进入负增长零售行业。日本企业从战后经济恢复、1960s-1970s开始出海欧美。1993年日本零售行业整体开始。1991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全球技术周期主要由美国、日本主导。也有日本牛股将产品/技术出海到中东(例如尤妮佳走进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例如THK走进巴西)。


【价值目录】:有观点的研报下载中心

主要结论

本篇报告走进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的每一年(1992-2000),我们选取每一年总回报前20只日本个股(筛选标准为:①当年年末市值大于5亿美元,②非当年新股/次新股,部分个股在后续的时间被其他公司收购,本次筛选全部保留,以反映当期真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前20牛股做系统性复盘。

重点关注以下四个维度的日本经验:

一、出海是共性,但内涵更广阔。

日本企业从战后经济恢复、1960s-1970s开始出海欧美,1970s-1980s出海“亚洲四小龙”,1990s,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一期间在中国合资办厂的日企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也有日本牛股将产品/技术出海到中东(例如尤妮佳走进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例如THK走进巴西),出海目的地涵盖全球大多数重要经济体。

我们统计1992-2000每一年前20牛股中有“出海”特征的企业,1992-1999这一比例均超过70%,2000年为60%(2000年主要受到地产回暖影响,详见后文)。

我们在《日本总人口负增长之后·牛股篇》中提到,全球化是日本消费牛股的一个特征。而本次复盘我们看到,日本“走出去”企业的行业/产品/目的地的内涵都很广阔。

(1)真正的【全球化】:日本企业从1960s-1970s开始出海欧美,1970s-1980s出海“亚洲四小龙”,1990s,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一期间在中国合资办厂的日企也明显增多。同时,也有日本牛股将产品/技术出海到中东(例如尤妮佳走进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例如THK走进巴西),出海目的地涵盖全球大多数重要经济体。

(2)行业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半导体、电子元件,精密机械、创新药、零售、化工等科技/医药/消费/周期多种风格。我们统计1992-2000每一年前20牛股中有“出海”特征的企业,1992-1999这一比例均超过70%,2000年为60%(2000年主要受到地产回暖影响,详见后文)。

二、科技周期,为新产品定价。

1990年代,全球迎来新一轮 科技浪潮,信息技术行业快 速发展。PC+互联网+Windows操作系统结合,半导体、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技术不断革新,各类办公、数据库、播放器等软件层出不穷,信息革命爆发。

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全球技术周期主要由美国、日本主导,且日本以硬件创新为主。下表展示了1990s全球耳熟能详的新产品/技术。同样我们也关注到,日本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的特征也很突出,在电子、化工、机械、材料等多个细分子领域均不断推陈出新。而日本1990s牛股占比总体最高的领域就是广义科技行业。

科技进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例如1994年索尼推出PlayStation后,相关产业链(游戏、硬件配套)均得到发展。日股科技新产品在多个细分子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电子产品(富士通1993推出全球首款21英寸全彩等离子显示器)、电子材料(1994年DEXERIALS开始生产锂离子可充电电池保护元件)、存储(I-ODATA1995年推出64位图形加速卡)、消费电子(1992年爱华随身听)、游戏(1991年Sega推出《刺猬索尼克》、1996家用游戏系统任天堂64、CAPCOM推出《生化危机》,科乐美1998推出《胜利11人:98世界杯》等)、服务(1994年MEITEC开始电子工程外包,Plaza1999年开始在店里提供数字照片服务)等,相关公司也均在当年/次年获得远超行业指数的超额回报

三、宏观消费弱但消费股也能涨?关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1993年,日本零售消费进入负增长零售行业“价格战”。1993年,地产走弱+通货紧缩,居民收入下滑,日本宏观消费数据正式进入负增长区间。按照典型的自上而下逻辑,这些都是不利于消费股表现的因素。但我们看到,1993年仍有一批消费股在当年获得了前10%分位数的回报。

行业竞争格局有变化,但“以价换量”的逻辑没有持续:1993年,日本宏观消费数据(零售销售)正式进入负增长区间,但1993年前20个股中,零售股占5席,广义消费股占12席。

我们关注到1993年日本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受困于通货紧缩、收入下降、宏观消费走弱的背景,1993年日本零售行业整体开始“价格战”,包括食品、超市、服装、百货公司、电子产品等均推出了降价、折扣促销等活动。

与此同时,重要的政策变化出现:《日本大店法》限制有所缓和,大型零售商店得以加入竞争(此前为了防止不当竞争,会限制大型零售商营业时间、开店地址等)。例如,Shimamura岛村有限公司(服饰连锁,类似优衣库)就在1993把在全日本开设店铺设为目标,并在1994年开店超300家。

零售商、电视购物商、餐厅、平价服装店股票上涨。但“以价换量”对股价的持续提振作用有限。从股价变化来看,1993年出现在牛股榜单中的5只零售股,其中4只在1994年、1995年回报均处于后50%分位数,例外的EDIONWEST(家电量贩,类似于国美电器)或受益于短暂的地产弱复苏,仍能维持在回报前50%分位数。

四、其他或符合市场预期的结构特征:

1995年5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单方面行动,对日本出口的豪华车征收100%的从价关税。日本的回应是将这一案件交给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最后,在开始征收有溯及效力的惩罚性关税的前一天(1995年6月28日),双方达成妥协。日本政府同意努力改善外国汽车制造商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而美国政府则放弃
关税制裁。

尽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最终协定中设定客观标准,但日本明确表示,这些指标不会是量化目标,美国的预期和预测对日本政府没有任何影响。

在随后的1996年日本前二十牛股中汽车占据5席,前100名占14席,汽车行业明显回暖(对比1994、1995年,前100家中汽车仅3家);

(2)地产预期阶段性企稳,地产链或受益:1991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1992-1998日本房价开启连续7年下跌,至1999年底日本实际房产价格终于阶段性止跌(但2001年又开始下行),同时新屋开工数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同步回暖,地产有企稳预期,2000年地产链(水泥、玻璃、金属)公司上涨。

站在当下选结构,我们提示(1)“出海”并不是一个折衷的选择,而是时代发展大势所趋,出海目的地除了发达国家,还有合计总人口数已超过14亿人的“一带一路”。或许此时此刻的一带一路国家之于中国,某种程度上恰如1990s的亚洲之于日本;

(2)新一轮科技周期开启,这次由中美主导,在软件、硬件、产品、应用、服务上均待持续突破,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链是我们长、中、短期投资都不能忽视的方向。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PDF原文:
《宏观策略-复盘日本系列之三: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年度牛股复盘(1992—2000)-申万宏源[刘雅婧,林丽梅,郝丹阳]-20240109【26页】》
报告来源:【价值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