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第一篇 - 短线宝

/ 0评 / 0

初学缠论的会觉得。小方向上用技术操作这后续会出现的上涨。当缠师要操作一只股票时。原因就是要会看段(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级别、段。但要注意是在觉得背驰时再去定位小级别而不是一直去看它。我们会发现缠论给出的一买二买三买是有科学依据的。这种危险的情况资金越大越会注意。级别越大越会小心(因此我们要注意成交额、级别的情况综合分析。缠师还会在除掉本金后的回调再次进入。前面正常上涨是不看小级别的。打开次级别这里就是缠论中的上下上的一段。


引导

越是学的明白越觉得缠师伟大,并不是内容有多厉害,他的无私我觉得很难得。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所保留,但并不妨碍窥探他的踪迹,就像缠师说的要穷究其根本。

由于接下来要完善成交额的内容,想着先把缠论用简单的方式让各位有个印象,两者从结论上来看基本上一致,说明资金只要入场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他无法抹去的东西。

缠论其实很简单,真写起来半页纸都用不上,任何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都是故意的或者自己也没搞明白。

在学习原著的时候各位要理解整体的原因,只有理解原因才能用的好。

正文

缠论的精髓是伸缩自如的放大功能,例如我们要做股票实际上吃的是一直上涨创新高的一段距离,做空方面要吃的就是一直创新低下跌一段的距离。

如果直接这样看股票,实际上也没有问题,只是大自然是复杂的,不可能每一段都是主升浪,有的只是上去了两三根,刚看到绿柱就没有盈利了。这样我们就需要更精细一些,把我们想要做的这一段放大(这点很重要,我们做的是连续创新高的这一段距离也就是缠论中说的笔,这一笔就是我们俗称的本级别)。

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放大后,原本一直在创新高的k线,变成了蜿蜒曲折的组合。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我们通过每次空头下砸后的反弹力度可以大致判断出多头可能上不去了。

当判断熟练后,我们就能大致卖到高点附近了。

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未必在开头就买了,大部分是中间某一部分或者前面看错了提前买了,这样等能完全看出不涨了可能还是没利润。

这时我们就可以再次放大这张图,看看内部什么样,继续观察。

当我们再深入内部后,就会发现,更加清晰,在内部最后一次上冲时,力度明显变小缓慢,这样我们就能在山顶附近区域卖出,更加提前。

买入也是同样思路,我们会发现缠论给出的一买二买三买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单纯看缠论的描述可能觉得很奇怪,但我们把它绘制成图就会很清楚(买点是一个区域,事后可以验证出最低点位,但并不是在当时指出并买入,整个区间甚至最后一小段都是买入区间)。

进阶

到这里,缠论就结束了,实际上很简单吧?由于现实很复杂,有很多演化,因此缠师用了一百多篇文章来补充缠论以外的知识,来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才是好的。例如上涨,他的内部可以有很多形式出现。

后来缠师为了让大家更明白,说了很多方法,例如特征序列,笔线段这些。

当我们真的明白大规律后就会发现,货真价实的规律很淳朴、简单。

大规律:这一段想要延续,就要不断新高,只有不断新高这一段才是有意义的。

这个规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无论中间怎么绕来绕去,最后的结果都是向上创新高,因为只有新高,对于有筹码的资金来说才是挣钱的,出现新低就代表上面的筹码被套了,这种危险的情况资金越大越会注意,级别越大越会小心(因此我们要注意成交额、级别的情况综合分析,大资金是一种统称,是由类似刘邦、项羽、韩信等多数人组成,未必他们最后都会赚钱,高位盘整的项羽很可能打不过低位建仓的刘邦)。

这点很容易可以证明,当股价横盘的时候就是有资金买入,买入就应该为了赚钱否则买入干什么?当买入后比横盘还要低的价格出现了,就说明他们的实力不行,被低位的换上去后撑不住价格,也拉不上去(反之能拉上去就说明实力可以趋势继续)。

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缠论的大思路大规律,不要被缠师的言语迷惑了,缠师经常用精确底部顶部等词汇描述,这是一种专业术语,并不是要卖在高点,而是确认了这里是高点。

理解了这里才能杜绝抄底的思维,因为股票是废纸,真正有用的是钱,一只个股有钱入场、埋伏、收集才有可能出现拉升和反转,并不是背驰了就会有反转,因为背驰后经过回调仍然可以新高新低,重点在“新高新低”。

缠师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考虑到这里,他采用的方法是让利润去博后面的涨幅,而不是用自己的钱。例如当股价出现一段的背驰后他就出来了,但也不全出,把利润留下本金出来,造成0成本的现象,这样就算后面出现了延续,那也能有收益,出现下跌的时候因为是利润部分的百分比,所以数值同样很少,等到跌完再入场本金把利润衮大。

(在相对低位并且信息准确时,缠师还会在除掉本金后的回调再次进入,这主要看对后续能否上涨的自信和准确程度判断。)

这个误区也是在我初学的时候困惑了很久,看到文章里非常诱人的抄底行为一度也想尝试,后来发现不行,经常会遇到中继然后继续弱势下跌。

根本原因是这是你的底,并不是大资金的底,只有大资金愿意把这里当作底它才是底,无论背驰与否。

这一点同样可以证明,当缠论牛市时如日中天的评价股市后,08年的大熊市就让缠师一度抄底抄在了半山腰很多次。恰巧确认了底部是不存在的,底部是资金撑起的,而后资金拉离底部形成了所谓的底。

(还有一次,缠师信誓旦旦某只个股还有50个点的涨幅,结果公司在大盘连续上攻的时候停牌了,随后出现了反向几十点的跌幅,后来缠师用自己坐庄的方法又拉回来了,拉到正好50个点的位置停了,可见,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而解决意外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有能力控制股价,级别或者笔都只是工具资金可以让他小转大也可以大转小,也可以级别来回切换,因此可以找到合适的本级别减少这种意外带来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他本人有坐庄能力和经验,我们在指数上看到他几次抄底是失败的,但个股上应该是盈利的,因为他本人有能力拉升股价。我们从过往历史中可以看到,普通人其实根本不用抄底,真正的底部一定是遵循上述中的大规律的,那就是趋势会一直创新低和新高,当新低不再有,新高出现时,底部就成型了。

初学缠论的会觉得,那这位置就太高了,其实不高,因为当你要抄底时,大部分是抄在了半山腰上,可以说即感受了下跌的痛苦也大部分在寻求回本。

当你在新趋势开始时进入,或者等新趋势出现后回调时进入,都是很快感受到了结果,减少了痛苦。

包括14年的牛市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笔,很多人非常痴迷数笔,其实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看段无奈延伸出的发明,并不是缠论的一部分。

这一点同样可以证明,前期文章压根没有笔的概念,没有笔的概念时丝毫没有影响缠论的整体判断,原因就是要会看段(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级别、段,为了深刻理解内容到系列最后一篇贯穿起来再讲),不仅如此,很多时候一段并不会走完就结束了,原因是股价不是由段控制的,是由资金控制的。

看段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找到本级别就能找到段,例如上证2310月的上涨,明显是一段光溜溜的上涨(也就是笔),这时我们就知道他是本级别。这点很重要,当你确认了本级别就好办了。打开次级别这里就是缠论中的上下上的一段,然后我们在看更小级别,很容易就看到了上一段下一段再上一段的走势。

如此并不需要去画笔,用眼睛就能看出来,原因是我们先看本级别,参考次级别有没有上下上,当形成上下上后就确认了这就是本级别的上涨,力度看着有问题可以再小一个级别具体观察,发现力度变弱就可以出来了。

整个过程要注意,我们并不是为了精确找到某个精准点然后卖掉,而是相当宽裕的一个区域,高一点第一点都可以,甚至击穿了再卖也是可以的,只是当我们理解后,图标越小提前准备的时间越多,但要注意是在觉得背驰时再去定位小级别而不是一直去看它,前面正常上涨是不看小级别的。

这个案例比较经典,因为后面是震荡走势不是直接下跌,因此很有学习意义。

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出现背驰后,并不必然是资金撤离,只是做个回调,后续还是可以新高的,因此缠师也说过,背驰只能告诉你这一段走势没力度了,随后的下跌是震荡还是趋势下跌并没有必然联系,原因就在一直提到的资金这块。

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难题,如何找到本级别?

很简单,根据上述内容,本级别是一次单边k线排列,当我们看到这次下跌或者上涨很有结构的时候,这就不是本级别,因此我们第一件事是找本级别,并不是开始数笔画线,当你找到本级别后就不用画线了,打开次级别一看就能看到结构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世界缤纷多彩繁衍复杂,紧靠一个东西是支撑不起世界的。

这也是缠师经过多年总结得出的结论,需要多个内容辅助判断,才能综合出较为准确的确定性。

综合分析

也就是他提到的三个独立系统。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在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习惯也能读出他的三个系统大概都是那些内容。

这三个系统应该是:信息技术面,整体股市市值面(比价系统),多技术缠论面。

当缠师要操作一只股票时,他会找人去看公司和工厂情况和买内部报告,也会直接去现场或者找某些关系网看真实信息。并且查找到公司股票中有谁在做这只票,是什么性格,有必要时还会与他们联系。

这点很多篇文章中都有写过,包括牛市最后一段7月份开始的行情就是他们几个互相联手的结果,这是一个群体网。

第二个系统是比价系统,主要是针对整个股市来的,当市场处于某种状态时,市值是相对的,比如达到牛市高点时,几乎所有个股都是市值充盈要爆的状态,炒无可炒最后就会下跌。熊市中也是跌无可跌整体市值处于非常低位。

由此产生了比价关系,市场不是一次性统一上涨的,因为大资金和有能力的人就那么几个,要轮流工作一批一批来,这样在整体市值提升的道路上就有了对比参照关系。

相比于第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经过几年统计还是可以掌握的。

第三个系统就是多角度的技术分析,包括各种量能、结构学、角度学、时间学等等用于实打实的操作方面。

这样环环相扣,大方向上把我出后续上涨概率,小方向上用技术操作这后续会出现的上涨。

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的就是前半句,需要确定后续能涨,技术分析才有意义才能准确,否则反弹几次就没了甚至很弱浪费时间也浪费技术并且危险。

总结

写到这里各位朋友就会发现,技术方面只要肯研究其实不是很难,后续多掌握和看些案例经验就能慢慢提升,也会避免很多价值投资者买到山顶的风险。

而很少有人学技术也是因为本身简单的内容被复杂化重点化,导致学完了感觉用起来很困难,甚至学的是错误的。

在使用时因为没有其他系统加持,导致只有最后一个技术而且学的有些偏差而怀疑技术本身有问题。

因此我觉得,在学习技术的同时,研究出像缠论一样可复制学习的其他系统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