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千亿药商巨头强者恒强,省级龙头发展遇阻? - 短线宝

/ 0评 / 0

省级区域龙头业绩分化从2022年12家省域药商龙头和四家千亿药商巨头的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额、成长率和利润率指标来看。前言从2022年12家省域药商龙头和四家千亿药商巨头的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额、成长率和利润率指标来看。其余省域龙头药企的净利润率均低于千亿巨头。而所统计的12家省域龙头药企合计营业收入增长率仅为3.15%。2022年千亿药商巨头合计利润率为2.52%。2022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交易数量超过44项。2021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交易数量为41项。千亿药商巨头规模效益明显。千亿药商巨头规模效益明显。本土药企应通过布局新靶点、迭代研发技术、改变开发策略等进行差异化布局。2021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单项最高交易金额为29亿美元。2022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单项最高交易金额达93亿美元。2022年千亿药商巨头营业收入均保持5%以上的增长。千亿药商巨头强者恒强。不及四大千亿药商巨头的任意一家。


趋势丨千亿药商巨头强者恒强,省级龙头发展遇阻?

前言

从2022年12家省域药商龙头和四家千亿药商巨头的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额、成长率和利润率指标来看,千亿药商巨头规模效益明显,省域龙头业绩则出现明显的分化。

千亿药商巨头强者恒强,省级区域龙头业绩分化

从2022年12家省域药商龙头和四家千亿药商巨头的营业收入规模、净利润额、成长率和利润率指标来看,千亿药商巨头规模效益明显,省域龙头业绩则出现明显的分化。

从营收规模上看,2022年12家省域药商营业收入总和不到3200亿元,不及四大千亿巨头的1/3,也比不上国控一家及上药、华润和九州通任意两家之和,任意一家省域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及任意一家千亿巨头药商的一半;从净利润水平来看,笔者所统计的12家企业2022年合计净利润额仅为16亿元,不及四大千亿药商巨头的任意一家。

从成长性来看,2022年千亿药商巨头营业收入均保持5%以上的增长,合计成长性超过8%,而所统计的12家省域龙头药企合计营业收入增长率仅为3.15%,可见医药商业企业规模效益明显,强者恒强。

从净利润成长性来看,2022年,尽管九州通的净利润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但千亿巨头合计净利润额同比增长超过10%,而12家省域龙头由于瑞康医药、海王生物2022年出现超10亿亏损,因此合计净利润额仅为16亿元,同比2021年大幅下滑超6成。

从利润率上看,2022年千亿药商巨头合计利润率为2.52%,12家省域龙头由于海王生物和瑞康医药的亏损致使合计净利润率仅为0.51%,远低于千亿巨头药商。但分单家药商来看,省域药商中除百洋医药、柳药集团净利润率要高于千亿巨头药商外,其余省域龙头药企的净利润率均低于千亿巨头。

本土创新海外合作创新高

2022年,我国药企新药/新技术出海进入爆发期,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单笔交易金额,均再创历史新高。从交易数量来看,2021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交易数量为41项,2022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交易数量超过44项。从单笔交易金额来看,2021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单项最高交易金额为29亿美元,2022年我国药企跨境License-out单项最高交易金额达93亿美元。

2022年,多家跨国药企除了直接引进新药,还从我国引进技术平台来加速新药的研发。从引进新项目方面,其中默沙东引进个3个项目,赛诺菲达成2项许可交易,罗氏和莫德纳分别达成一项许可交易。从引进新平台方面,其中赛诺菲与天演药业达成一项研究合作与独家技术授权协议,又与英矽智能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战略研究合作。两项交易金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

不同类型的药企,选择国家时是否应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企业需要注意什么?我们认为,在宏观了解目标国家的市场情况后,结合自身产品特点明确未来准入顺序十分重要。基于对商业机会和准入风险的科学分析,企业应综合考量目标国家的商业潜力、准入风险和购买力,以制定科学的准入顺序。创新程度高或有首创优势的产品建议优先考虑创新药发达市场以最大化商业价值;创新程度较高的Me-better产品可重点考虑发达市场,同时根据产品差异化程度、上市时间等综合因素,平衡在其他市场的投入;而对于创新程度较低的产品,进入美国的难度或将大于其他市场,可重点考虑欧洲或其他国家。

在过去十年中,本土大型药企受益于市场持续扩容和政策扶持鼓励,得以高速发展,稳固地占据着中国医药市场70%以上的份额。随着跨国药企和新兴制药企业对创新研发持续加码,以及政策面利好高质量创新产品,本土药企研发实力较弱的痛点逐渐显现。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成为本土大型药企转型的核心命题之一。

创新研发能力是创新转型的第一个要素。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金规模、研发实力和擅长治疗领域,在研发布局上各有差异。选择肿瘤、自免等热门赛道亦或是“小而美”的潜力市场,通过自主研发还是引入外部优质资产,“广撒网”布局还是专精某个领域,争做FIC/BIC还是选择制剂创新或同类改良,不同药企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差异化研发”和“以患者获益与临床价值指导研发”已成为共识。本土药企应通过布局新靶点、迭代研发技术、改变开发策略等进行差异化布局,并关注临床未满足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创新药开发的临床价值和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