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使用的缠论就舍弃了笔、分型之类的概念。缠师笔的定义。缠师就是用以上层层递进的概念。缠师临时创建的。缠群中。用于证明理论所使用的概念。缠中说禅。缠师怎么会在短短的时间里一改再改。缠师。缠师的原始实操缠论中。该如何使用缠论。更像是缠师在发布博客的过程中。是缠师起初并没有想系统公布这个理论。看过缠论的人都知道。笔、分型这类概念就是仅用于证明理论所用的概念。
想学好缠论,或者发现缠论的问题,首先要先认识缠论,了解明白缠论的前世今生。
看过缠论的人都知道,缠论是发布在一个叫做“缠中说禅”的新浪博客中。这也是大家将其称作缠论,将其作者称为“缠师”的原因。该博客内容很庞杂,包括金融、国学、音乐、诗词、杂谈……。所说的缠论108课,只是其中一部分。
从结果来看,缠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但不可否认,从行文方式来讲,貌似缠师一开始并没有想系统的展开来讲这一理论。更像是缠师在发布博客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随性发言,以及根据网友的回馈随时调整叙事内容,最终形成的一个看似完整,但论述顺序稍显混乱的理论。
至于缠师为什么这么写,笔者一开始猜想,是缠师起初并没有想系统公布这个理论,只是在发布过程中,以及与网友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将其中细节不断展露的结果。因为对于缠师这种逻辑严谨的人来说,讲述一门成型的理论本不应该这样散乱。
但是经过对缠论长时间的研究后,笔者有了第二种猜想:就是缠论原貌并非如此。除前几课外,108课的诸如笔、分型等部分内容是在博客发布过程中,根据网友反馈,不断补充完善,临时创建的。
这么讲,虽然大概率会引来很多非议和骂声,但还是想讲讲相关根据。
第一个根据:缠师笔的定义,在108课当中,改了两次。假设笔这个概念之前存在于‘缠论’实操系统中,那么使用了十几年的东西,缠师怎么会在短短的时间里一改再改?而且我们知道,即使改过后的笔的定义,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困难重重,有诸多问题。缠群中,缠迷们对于笔的划分天天争论不休。
第二个根据:缠师曾想为他的108课起名为《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按照惯例,讲到数学原理一定牵涉到证明。也就是说,108课应该是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描述与证明。
大家知道,学习使用1+1=2和证明1+1=2,完全是两回事。学习使用1+1=2,具有幼儿园水平就可以,但证明它却需要数学家用N多数学公式来完成。学会前者也并不需要懂后者的N多公式就可以。
走势由中枢确认,中枢由线段构成,线段可分解为笔,笔由分型以及5根K线确认。K线以下再无可分解。缠师就是用以上层层递进的概念,从数学角度证明了缠论的严谨和合理性。刚才说了,证明理论和使用理论是两码事,用于证明理论所使用的概念,并不一定适用于后者。
所以,笔者认为:笔、分型这类概念就是仅用于证明理论所用的概念,在实操中不一定用到。或者说,缠师的原始实操缠论中,并没有这些概念存在。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反驳:没有笔,怎么定义线段?没有线段,怎么定义中枢?……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缠论原貌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以及抛弃笔、分型概念后,该如何使用缠论,我们之后再讨论,本篇先不做赘述。
先做一个声明:笔者所使用的缠论就舍弃了笔、分型之类的概念,目前运用情况良好。
除此之外,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位据说是最早跟随缠师学习的学生,号称“一代目”的网文。说是笔和线段的概念,本就是石猴他们不断追问之下,缠师临时创建的。结果,这些概念的出现,真正成为一个大坑,坑杀无数缠迷。虽然这篇网文内容真假难辨,但其中相关观点恰好与笔者不谋而合,故也列作根据之一。
综上,笔者认为,108课并非全部是缠论原貌,其中诸多概念不用也可以。
那么,到底哪些概念该舍弃,舍弃后缠论该怎么用呢?在以后的文中再逐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