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盘整+上涨"的走势组合。缠论作者将3种价格走势运动进行组合。既然缠论作者将一切市场价格运动都归纳为3种走势。缠论中所讲的上涨、下跌与盘整。所谓盘整走势介于上涨走势与下跌走势之间。下跌+盘整+上涨。缠论作者始终要求投资者在应用缠论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交易级别。而中小投资者其实不适合参与盘整走势。综合考虑价格走势的6种组合模式。缠论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第二段下跌末期进场。只要有人能够确立价格运动各级别的上涨、下跌和盘整的具体起始位置。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下跌。在借鉴三大经典理论关于价格走势运动判断的观点后。缠论作者在文章中说。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前提。纵观并存于世的三大经典理论,无论是道氏理论、波浪理论还是江恩理论,都无一例外地将价格运动变化作为理论基础。这种做法很正常,因为市场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价格有波动,否则市场就是死水一潭,毫无波澜。只不过三大理论创立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单纯地将价格运动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体系。这就让他们的理论看起来丰富立体很多。如道氏理论创立者,查尔斯道提出了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和铁路公司股票走势之间相互验证的设想,这与中国古话“孤木不成林”的意思其实并无二致。至于创立波浪理论的艾略特,则是将波浪结构与价格运动空间进行有机结合,,在精准划分波浪结构的同时细分出延长浪的观点,使波浪理论在叙述价格运动空间上具备优势。而威廉江恩,则是在价格相互验证和价格运动空间都已被提出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提出时间循环的观点,从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江恩理论也跻身于技术分析的经典理论殿堂中。
缠论作者无疑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个二维空间里,影响价格运动的因素就这么多,且都已经被前人所用,几乎没有留给其他人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这也是金融市场百年来始终是三大理论“三分天下”的根本原因。
缠论作者非常聪明,既然可借用的外部条件已经丧失,那就目光向内,从价格运动本身出发,再次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借鉴三大经典理论关于价格走势运动判断的观点后,缠论作者归纳整理,总结出了自身需要的结论,即价格运动形态分类。缠论作者曾明确提出:“任何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都可以归结为3种类型,即上涨、下跌与盘整。”
缠论作者没有借助任何外部条件,就是在现有价格运动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有点类似于“拼多多”,在所有人都觉得互联网模式已经被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垄断”的时候,拼多多横空出世,硬是在互联网的红海中闯出一片蓝海,占据了一方天地。可以这样讲,缠论也是生生挤进技术分析理论殿堂的“外来者”,它打破了以往技术分析的局限,也打破了技术分析者的认知,让广大投资者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图。
在对价格运动走势进行归纳后,缠论作者对操作组合进行了有效分类,为了让结论成立,作者还添加了一个辅助条件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缠论的级别问题。缠论作者在文章中说: “只要有人能够确立价格运动各级别的上涨、 下跌和盘整的具体起始位置,谁就拥有了市场的提款机。”
同时缠论作者的文字和说明看似零散与随意,实则文章内始终有一条主线在起着引领的作用,作者始终按照这个内在逻辑来构建缠论理论框架,只不过更多时候采取的是由表及里的表现方式。如果学习的人忽略了理论核心,仅仅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操作技能,那么离真正的缠论只会越来越远,这也是很多投资者学习缠论多年却依然无解的原因。
在缠论体系中,作者始终把握一个原则不放,就是对于任何走势而言,最后终将归于完美。这种表达可以归类到关于走势的设定之中,即离不开缠论所讲的3种走势,上涨、 下跌与盘整。很显然,缠论作者是想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许缠论作者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普通投资者躲过种种陷阱,绕开一切障碍,规避所有风险,最后直指核心,成功捕捉到价格运动即将上涨或下跌的那一刻。
考虑到时间周期,也就是交易级别这个因素对缠论体系的影响,缠论作者始终要求投资者在应用缠论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交易级别,因为不同的时间周期或者说是不同的交易级别代表了不同的交易思路。缠论作者认为,抛开交易级别去讨论缠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两者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抛开交易级别讨论缠论,容易出现如波浪理论般的“千人千浪”,落实到缠论上面,就是“千人千缠”。一般而言,大级别走势对技术判断的要求相对较低,因为市场本身已经可以给出较为明确的信号,所以对于缠论初学者而言,笔者建议从大级别入手,待到逐渐熟练掌握缠论内容后,再向精细的小级别过渡。这里的大级别的最低标准是周线,一来信号明确,二来图较稳定,三来可以给投资者留出足够 的容错时间,避免遭受较大的损失。
既然缠论作者将一切市场价格运动都归纳为3种走势,那么我们就需要确认究竟什么是上涨,什么是下跌,什么是盘整。
关于这3种走势有明确定义。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高。
很明显,所谓盘整走势介于上涨走势与下跌走势之间,如果 从高低点的空间距离看,价格形态学上的收敛三角形或开放三角形也是盘整走势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缠论中所讲的上涨、下跌与盘整,指的是级别相同的情况下的,不同级别的价格走势是不允许进行相互判断的。同一级别内,上涨与下跌构成了趋势,而盘整在中间起着连接趋势的作用,如何判断趋势与盘整,是 分辨价格运动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缠论作者将3种价格走势运动进行组合,并将它们分成如下3种类型。
■陷阱式:上涨+下跌,下跌+上涨。
■反转式: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上涨。
■中继式:上涨+盘整+上涨,下跌+盘整+下跌。
缠论认为,任何市场走势都可以通过这3类走势进行分解和研究,区别仅在于细节上的不同。从A股实际出发,在只有做多才能获利的市场中,买入是读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上面6组,基本走势组合中,可以买入的类型分别是“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上涨”以及“上涨+盘整+上涨”,原因在于组合最终都实现了上涨。至于另外3组走势组合,因为它们最终结果都是下跌,所以没有操作价值。
将6组组合再次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其中3组是以上涨起步的,即“上涨+下跌”,“上涨+盘整+下跌”和“上涨+盘整+上涨”。而另外3组则是以下跌起步的,即“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上涨”和“下跌+盘整+下跌”。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是以下跌起步,那么未来只有“下跌+盘整+下跌”这一组组合会有不好的结果,而另外两组组合的结果都比较好。再看另外3组,如果是以上涨起步,那么未来将有两组组合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对比这两种情况,从概率上说,在下跌走势买入属于最优解,因为它会增加50%的让投资者获利的概率。
组合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分析该如何应对下跌组合中的3种情况,以及如何在这3种情况中找到适合中小投资者操作且行之有效的交易方法。
现在我们看第一种“下跌+上涨”的走势组合。对于这样一种走势,我们从价格运动趋势上是看不出任何端倪的,唯有当价格自身走出反向路径时我们才能有所察觉。
然后看第二种“下跌+盘整+上涨"的走势组合。若在价格运动跌势已尽的情况下进场,后面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上涨,二是盘整。上涨不用讲,这是我们期待的结果,但一遇到盘整怎么办?缠论作者的建议是减仓退出。为什么不全部退出,而仅是部分减仓呢?因为盘整后的走势也有两种,一是下跌,二是上涨。下跌意味着亏损,盘整意味着时间的消耗,这对于中小资金来说都是毫无必要的。对于较大的资金来说,判断盘整后是否能上涨就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上涨的概率大,那么盘整就是最好的建仓期,如果下跌的概率大,那么盘整就是最好的退出时机。综合考虑价格走势的6种组合模式“下跌+盘整+上涨”模式是最适合大资金的。
最后看第三种“下跌+盘整+下跌”的走势组合。这种组合模式适合中小资金使用,也符合缠论中参与趋势行情的论述。缠论作者认为,第一种“下跌+上涨”的组合从大的空间角度看其实也属于盘整状态,而中小投资者其实不适合参与盘整走势。至于第二种组合,只适合大资金参与,中小投资者也被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唯有第三种组合最适合中小投资者。如何在这种模式中发现进场买点呢?缠论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第二段下跌末期进场。为了让进场的信号更加清晰,缠论作者还引入了几何物理学中的能量及背驰的思维,帮助投资者得出结论。关于背驰,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到,这里不再展开描述。进场后有两种可能,一是上涨获利,二是再次遭遇盘整。如果再次遭遇盘整,则要利用次级别卖点退出,这样既能避免浪费时间,也能避免后面有可能出现的二次下跌。如果是上涨获利,则需要恭喜投资者,因为按照趋势理论,股价的上涨至少要回到前期盘整区间才会遇到阻力,而这段空间会让投资者获利丰厚。
图1-1所示是缠论作者提炼出的适合持有中小资金的投资者操作的模式。
图1-1中用垂直线段将图分为两部分,左半部分是第三种走势组合,进场时机是利用背驰原理来选择买点。右半部分是可能出现的情况,即立刻展开上涨或展开二次盘整。如果股价上涨,则阻力位在前面盘整的位置;如果二次盘整,则后面有可能再次展开下跌,投资者可先行离场观望。一旦真的发生下跌,可以将图形看成二次“下跌+盘整+下跌”的走势组合,依然利用背驰原理选择时机进场交易,终能获取利润。
这一原则是缠论的理论基础,后面的买卖点以及中枢不过是它的细化与扩展应用。术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术的内在生存基础,由内而外是知易行难,由外而内是知难行易。如果学缠者经过总结思考,能将二者有机统一并最终集于大成,那么相信其在投资路上定能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