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解释27:对缠论通俗化的理解 - 短线宝

/ 0评 / 0

该级别的线段如果要形成缠论的趋势走势。缠论的一段走势在哪个级别图表上的判断标准都是一样的。某级别上的一笔就是次级别图表上的趋势走势。从次级别线段的走势来看。线段走势中包含的中枢级别非常小。上涨走势、下跌走势、盘整走势、大折线走势和线段走势。缠论把线段内包含一个中枢的称之为盘整走势类型。我们看到的盘整走势大多数都是1分钟级别的中枢。那么走势就会形成缠论定义的趋势走势。线段的内部走势就是缠论定义的模型走势。2、线段发生反转和线段反转后形成趋势走势是不同的两个问题。缠论的线段就是不同周期图表的级别。而不是线段内部的中枢走势。走势并不是沿着5分钟图表上的5日和10日均线运行的。当本级别图表走势突破了短期均线组合的范围。


一、缠论是对传统技术分析的升级改造

缠师在开篇时讲到,我们可以把走势分成三种形态:上涨、下跌、盘整。上涨和下跌就是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一浪高过一浪,或者一浪低于一浪,而盘整走势就是在一个区间内的上下震荡。大多数学习缠论的人都以为缠论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分析理论,所以,他们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到了缠论的走势生长、走势完美、小转大、级别、中枢等概念上去,结果他们发现,在股市中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反而不如波浪理论来得有用,有人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炒股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缠论时,必须要注意,波浪理论是缠论的基础理论,缠论是对波浪理论的升级改造,在实战中,我们是以波浪理论把把握走势的,缠论的笔和线段对应的就是波浪理论中的浪和由浪构筑的趋势走势。

缠论对波浪理论的升级改造,体现在线段、结构、级别、中枢、自同构性等这些概念上,通过这些概念对波浪理论进行了量化,形成了缠论定义的趋势走势,即缠论的模型走势,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线段。线段的内部走势就是缠论定义的模型走势:a+A+b+B+c。其中,a,b,c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A,B就是缠论定义的中枢,中枢在形态上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盘整走势,但是,缠论给中枢赋予了级别的概念,同时把中枢包含在缠论的线段内部,所以,缠论的线段就被赋予了级别的概念。这是缠论有别于其他理论的最主要的特征。缠论认为,传统的趋势走势,包括波浪走势都是可以量化成结构的走势形态,这是缠论对传统技术分析的又一次提升。缠论把趋势走势的结构分成五种类型:N型结构、Z型结构、M型结构、顶分型结构和底分型结构。通过走势的内部结构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非常明确的判断出趋势走势何时会发生反转,而这些反转点就是缠论定义的三种类型的买卖点。缠论的买卖点是缠论区别其他理论的重大贡献,有了确定的买卖点后,投资者就可以采用机械操作的方法去炒股,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人为的干扰,由此把炒股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二、级别的两种定义

缠论的级别有两种定义,一个是图表周期的级别,另一个是线段的级别。线段是缠论自己定义的一种走势类型,它包含缠论的中枢,中枢的大小就是线段级别的大小。缠论定义的线段有两种类型:包含一个中枢的是盘整走势类型,包含两中枢的是趋势走势类型。

缠论的中枢与震荡走势很相似,但是,它们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震荡走势是对走势的一种分类,比如,缠师说打开图表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可以分成三种形态:上涨、下跌、盘整。盘整就是震荡。而中枢指的是包含在线段内部的一小段走势,它是缠论定义的线段的一个部件,它有进入段、连接段和离开段。也就是说,有进入段和离开段的震荡才是中枢,没有进入段和离开段的盘整或震荡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走势分类。

缠论的线段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中的“浪”,线段的内部包含中枢,中枢的大小就决定了线段的级别大小,而线段内部的中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标准背驰来判断线段何时结束的作用。另一个就是通过判断线段的级别而为交流定义的,它与炒股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实战中,缠论定义了一个同级别分解操作策略,也就是说,缠论为了方便炒股,把线段内包含的中枢进行的降低级别的分解,把当前图表走势中的线段分解成低一个级别的线段来操作,这样,线段的级别就可以用图表的级别来表示。比如,日线上的线段、30分钟图表上的线段、5分钟图表上的线段,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已经把我们所理解的中枢进行了降低级别的分解,这种分解会导致在相应的图表上看到的线段,大多数是一个N型结构走势,并没有明显的中枢包含在线段内部,这就是同级别分解后产生的现象。

在实战中,我们其实就是在炒作某级别图表上的线段,由于图表走势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走势形态:上涨走势、下跌走势、盘整走势、大折线走势和线段走势。大折线走势指的是趋势走势,但是,它在趋势上涨中的幅度比较大,回调的空间也比较大,因此,完全可以当中盘整走势来操作。在这些分类中,我们只操作上涨走势,而规避下跌走势。由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中枢做了降低级别的分解,所以,线段走势中包含的中枢级别非常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非常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把缠论的线段看成是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

 三、同级别分解操作与均线系统

在实战中,我们采用的是同级别分解操作。对走势的同级别分解,主要是依托的图表级别的划分,而不是对线段级别的划分。为了能对走势级别做出一个比较规范的分解,我们需要通过设置均线系统来过滤掉超出该级别线段的走势,使得该级别线段,始终处于我们的把握之中,一旦走势脱离了该级别线段的均线系统支撑范围内,我们就认为该走势发生了反转,或者进入了盘整阶段,盘整其实就是线段升级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避免采用线段的升级走势,只有突破盘整后,我们在重新参与。

我们把均线设置成两组:短期均线组合和长期均线组合。短期均线组合有由本级别5日均线和10日均线组成,长期均线组合是由本级别53日均线和103日均线组成。长期均线组合对应的是高级别图表上的5日均线和10日均线。当本级别图表走势突破了短期均线组合的范围,进入到了长期均线组合范围,我们就认为走势发生了反转,或者走势进入的盘整阶段,从缠论的角度看这就是中枢升级的过程,因此,我们避免采用这个升级过程,直到走势恢复趋势后,再重新进入。一般来说,大资金采用日线图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操作级别,而中小资金采用30分钟图表是一个好的操作级别。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操作级别称之为本级别。

在本级别图表上,我们使用短期均线来操盘。在30分钟图表上,短期均线对应的线段级别就是1分钟级别的线段,而在日线图表上,对应的线段有1分钟的也有5分钟的。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在不同级别的图表使用均线系统来规范不同级别的线段,使得同级别分解策略可以规范在某个级别的图表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缠论的级别有两重意义,一是线段的级别,二是图表的级别,它们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

在30分钟图表上,我们看到的盘整走势大多数都是1分钟级别的中枢,有些盘整有可能升级到5分钟级别的中枢,因此我们不参与盘整走势。在30分钟图表上的同级别分解,其实就是对缠论的模型走势进行分解:a+A+b+B+c。模型中的a,b,c就是我们需要炒作的结构走势,这个a,b,c也是是传统意义上的波浪走势。在本级别操作中,a,b,c段的走势,通常都是沿着短期均线运行的,因此,我们捕捉的目标就是沿着短期均线运行的波浪走势,也就是缠论所说的结构走势。一旦走势进入盘整阶段,我们就认为走势可以进入反转,或者盘整震荡,因此,我们就必须先退出,耐心等待盘整结束后再择机重新进入。在趋势走势过程中,也会发生回调或反弹走势,这其实就是一些小的中枢,这些中枢都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一般来说,它们都是上下上的盘整,之后就恢复原有的趋势,只要它们在盘整不突破53日均线,我们就认为这些小中枢属于线段回调的一部分,它们并不属于该图表的盘整走势,而是趋势走势的一部分。

缠论的同级别分解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缠师在告诉我们,在股市中,选股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所谓的选股,其实并不是在选股,而是在选择进入趋势走势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呢?缠师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最优的方法。缠师说,当你打开任何一种股票的图表时,你首先需要观察的就是最近的盘整走势在哪里,然后,观察这个盘整走势当下的情况,有三种情况:一是走势在中枢的内部;二是走势突破中枢但是尚未形成第三买点,它有可能重新回到中枢内;三是,形成了第三买;四是,走势正处在最后一个中枢的背驰段,此时你需要继续等待,在出现缠论的第一类买点后买入股票。这就是缠师教给大家的选择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注意,这比选择股票要提高了一大步,这已经进入了选择时机的最高境界。

 四、盘整和中枢不是一个东西

缠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完全分类思维。如果你在股市中

盘整走势和中枢不同一个东西。中枢是包含在线段内的小震荡走势,它的方向与线段的方向是一致的,而盘整看上去也是震荡走势,但是,它有可能发生反转,因此,它的未来突破的方向是不确定性的,在实战中,这两个东西是无法提前预判出来的。不过,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我们都听说过,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下跌越凶狠,反弹就越厉害。这就是缠师为什么教给我们选股到选时的内在原因。我们都知识,走势为什么要怎么走,而不是那么走,其根本原因不在内部,而在外部。外部就是商品的供求规律,当走势处于盘整时,这表明外部供求局势不明朗,横盘时间越久,说明外部供求酝酿积累的能量越充分,所以,一旦突破盘整区间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导致行情向一个方向冲刺。而这样的冲刺往往会积累出势能,势能转化为走势的弹性效应,这就是下跌的越凶,反弹的力量就越大的逻辑。

所以,盘整是外部环境导致的一段力量的积蓄区间,而中枢是因为线段已经突破了盘整,在这个过程中,多空对走势的未来转折点看法不同,因此,它们需要形成一个中枢来试盘,看一看走势是否会进入反转,通常这样的试盘有两次,所以,缠论把线段内包含一个中枢的称之为盘整走势类型,而包含两个中枢的称之为趋势走势类型。大多数情况下,80%的走势都是在两个中枢后就反转了。这更加凸显了选时的重要性,在实战中,我们需要把握容易把握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在出现了不同股票的盘整后的突破,或者趋势过程中出现的中枢突破的机会。对盘整来说,就是把握突破盘整后的第三类买卖点,对中枢来说,就是把握最后一个中枢下跌后形成的第一类,或第二类买卖点的机会。所以,如果线段遇到盘整后,我们怎么判断它是盘整还是中枢呢?其实这就看,如果走势是突破盘整后的走势,那么在遇到震荡时,这大概率的是中枢,盘整必然要在长期均线上下波动,而中枢必然会受到高级别5日均线的压制,也就是说,当下走势如果比较迅速,已经远离了高级别的均线,那么此时的盘整就是中枢震荡,因为,真正的盘整必然要靠近高级别均线,如果中枢盘整不断靠近高级别均线,甚至突破了高级别均线的支撑这就可能是盘整走势。这两种情况,只能通过走势的力度大小来判断。

 五、走势必完美

缠论的走势必完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原则,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走势必完美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走势必完美指的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可以判断一条线段从起点到终点,然后反转的全部过程。这就需要一个首先确定一条线段的同级别分解,然后,从该级别的起点开始判断。

起点是缠论的第一买卖点。它是之前一条线段与新线段的反转点。走势必完美指的线段一定是大折线走势,即,它是一条波浪走势,当中不存在中枢的走势。或者说,该走势是一条结构走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走势才能完美,你不能指望所有的走势都用走势必完美的原则来要求它,这是不现实的。

比如,在30分钟图表上,有一条大折线走势,它的内部是5分钟结构走势,在30分钟图表上看,它们大折线走势就是沿着10日均线运动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走势的内部在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之间波动,但是,走势始终获得10日均线的支撑,最终走势发生反转,反转后走势突破10日均线,之后又一次恢复原有的趋势,所谓的大折线指的是走势的结构特征明显分为,5分钟图表的结构走势,和30分钟图表的结构走势,这是缠论的结构具有自同构性的表现。所以,我们把30分钟图表上的结构走势称之为大结构走势,30分钟线段的内部走势,即5分钟图表上的结构走势,称之为小结构走势。如何判断大结构走势何时反转,就需要我们从5分钟图表上去观察大结构的内部走势。走势必完美指的是就是大小结构相互对应,保持完美的配合。

1、走势在运行过程中,一定沿着10日均线运行,一旦突破10日均线就形成了另外一条新的线段。

2、从结构特征来看,走势会不断创新低或者新高,如果创新高或新低后出现了背驰,线段就结束了。如果不创新高或者新低线段就形成了缠论的第而买卖点。

3、一条线段觉得不会少于一个N型结构,只要当下走势尚未完成一个N型结构,该线段就不会完结。

4、一个N型结构就是一个买卖点,在30分钟图表上操作,就是把30分钟图表上的N型结构分段操作。一个N型结构由三段构筑,如何判断它们每一段的结束?这个就需要从该线段的内部走势入手。

5、由于缠论不同级别的线段具有自同构性,所以,切换到5分钟图表去观察30分钟上的N型结构的每一段。在5分钟图表上30分钟的一段走势同样是一个N型结构走势,同样它的走势必完美,所以,你可以按照在30分钟线段的分析逻辑了分析这段走势就可以了。但是,在5分钟图表上,走势并不是沿着5分钟图表上的5日和10日均线运行的,而是沿着长期均线的支撑在运行,这就是不同级别图表走势之间的相互匹配的特征。

6、由于它们是不同的级别,所以,走势在MACD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比如,在30分钟图表上,大折线的反转点,对应的是红绿柱子的最长点,而在5分钟图表上,大折线的反转点,对应的是黄白线的交叉点,而且,在30分钟图表上,走势下跌时,黄白线是在MACD零轴下运行,而在5分钟图表上,走势在下跌时,黄白线也是在零轴线下方运行,但是,在反弹时,走势会从下穿越到零轴线之上,这两者之间是存在不同的。

7、高级别走势一定制约低级别走势,这是因为,走势是多空博弈的结果,大资金决定一切,而大资金操作的逻辑是商品的供求平衡规律。在小级别图表上,我们最先看到小级别走势的灵魂性,但是,它对应的均线指标,MACD指标会发生变了又变的现象,而在高级别兔宝宝上,这样的情况就非常少见,只要MACD红绿柱子没到位,黄白线段没有交叉,小级别走势最终还是会回到高级别图表的指标上来,这是因为,在交易中,有大资金建仓,它们不轻易转换仓位,大资金往往会逆势建仓,所以,小级别指标就会发生改变。如果该线段已经完成了缠论的模型走势,那么,线段就会以不断创新高或创新低的走势,逐渐向转折点靠拢,同时长期均线也会逐步向转折点靠拢,当走势反向突破长期均线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反转。

 六、30分钟图表上的经验积累

缠论的机械操作理念是一个完全分类的思维。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稳定的赚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对当下的走势分类有不正确的地方,改正的方法就是要重新审视走势的某些细节,然后进行重新分类,逐步克服自己在千变万化的走势当中,找到关键的重点。

1、我们把握的主要图表是30分钟级别的图表。在30分钟图表上某一段走势就是日线图表上的一笔。在实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判断这一段走势何时发生反转。判断线段发生反转的分类有两点:一是线段的结构特征,二是线段的均线特征。对结构特征的把握,主要是从5分钟图表上观察该线段的结构是否有完美的表现。对线段的均线特征的把握,主要是从本级别图表上看,它是否形成的MACD红绿柱子的最高点,同时观察走势是否形成了反向突破10均线。

2、线段发生反转和线段反转后形成趋势走势是不同的两个问题。线段反转后,可以有两种走势:一是形成反向趋势走势,二是形成一个反转类型的盘整走势。这就是说,不论哪一种情况,我们必须先退出后,再根据走势情况来做决策,而不是赌走势一定是反向趋势走势,这是没有人可以断定的。

这里有一个现象必须说明,就是之前的走势一定是一个缠论定义的模型走势,这样的走势一定包含有中枢,所以,整条模型走势一定会在本级别上的MACD指标上留下非常明显的反转信号。

如果反转后的走势是一个反向趋势走势,那么它首先是一个V型反转,然后,走势会回到之前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区间开始盘整,这个V型反转的线段就是30分钟上的线段,即日线图表上的一笔,所以,我们退出后继续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走势一定已经突破的53日均线,这是日线上的5日均线,对30分钟图表而言,这表明趋势方向不明确。因此,我们观察的重点就是走势对53日均线的触碰情况,以及是否在这个中枢盘整时,形成第三类买卖点。

在这个退出的30分钟线段有一个经验,就是只要30分钟上涨或下跌到差不多你感觉的最高点时,可以参考5分钟图表上的细节,只要5分钟上的走势反向突破的5日均线,甚至是10日均线就可以断定30分钟上的线段基本上已经可以反转了,哪怕最终该走势还有可能继续上涨几个点位,但是,这最后的一小段继续持有的风险是极大的,及时在高位卖掉股票是明智的,卖掉后,也不必马上就反向买入,因为,反转后走势有两种可能,所以,我们需要判断53日均线是否形成趋势的集中。如果走势当下一直处于53日均线的压制下,此处回调距离53日均线很远,那么可以认为这次回调产生的是本级别线段的中枢盘整,这样你就可以择机再进入。

3、在30分钟图表上,该级别的线段如果要形成缠论的趋势走势,即由多个N型结构构筑的波浪走势,那么,它们一定需要有53日均线的支撑,所以,我们观察的目标就变成的53日均线是否已经完全形成了与其他几条均线集中的现象。

对没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以为,只要走势形成了V型反转,那么走势就会形成缠论定义的趋势走势,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当下的53日均线方向不明,它当下有可能形成一个上下上下的盘整,这是一个中阴段,是盘整走势,而不是线段内部的中枢走势,所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53日均线与其他均线开始集中后,再发散时才可以确定走势重新进入的趋势走势状态。

4、即使我们认为当下的走势已经进入了V型反转走势,但是,由于存在53日均线的不确定性,走势有可能在这里形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盘整,那么,这个盘整结束后的方向就有可能重新反向运动,所以,我们需要观察的重点是53日均线的状态。

 七、多级别联立判断

缠师说:“不患”,无位次;患,有位次。缠论的基本哲学思想就是“患”与“不患”。“患”指的是当下事物的发展状态,“不患”指的是当前事物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定理、规律。这就是说,“不患”是无法更改的,因为它无位次。“患”,有位次,它是动态的过程。位次指的是位置和次序,它是对事物发展状态的标定,一旦事物发生了改变,就形成了位次的变化,通过比较位次,我们就可以知道事物的变化方向、大小、程度等,从而帮助我们判断事物未来的发展。

“不患”之患,患之“不患”。”这些古文的词语看起来挺饶人的,其实说的是患与“不患”之间发生的辩证关系。我们说“不患”是不可更改的,那么“不患”又如何可以有位次的呢?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状态并不是由单一定理所规定,所保证的。它是由不同层次的多种定理所规定,所保证的,这个不同层次就揭示出“不患”是一个集合,在集合内的“不患”就会存在位次上的分别。比如,缠师说,走势必须完美是“不患”的;走势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这个也是“不患”的。把这两条“不患”结合起来看,走势必须完美“不患”的层次,高于走势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不患”的层次。这样“不患”就有了位次的基础。正因为“不患”有了位次基础,所以,它就赋予了患的位次。可以这么说“不患”是“患”的表现舞台,在“不患”的保证下,“患”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

拿个股行情来说,假设有一段30分钟级别的下跌走势,该走势结束后,就会出现第一类买点,投资者据此买入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一定是走势出现了一个5分钟的向上运动,在这5分钟走势里,我们一定是赚钱的,这个是由30分钟线段必须由至少三条5分钟走势构筑的N型结构的“不患”来保证的。但是,接下来投资者就要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即走势的未来发展是进入盘整还是回调后恢复上涨?这个情况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不知道并不对对你的操作产生任何影响,因为这两个走势是在“走势必须完美”的不患保证下,必须要完成的,或者说,市场上的任何选择都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下的走势正处于一个由不完美向完美的过渡阶段,所谓的跟随市场,而不是预测市场,因为,市场是“不患”的。

对投资者而言,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持股观察走势的完美过程,做好应对不同走势的策略。如果你不想参与盘整走势,一旦行情发展成了盘整走势,你就抛售股票;如果行情形成了趋势走势,那就是你的运气;如果行情在发展成盘整走势后,又继续下跌,这也是有可能的。那么参与盘整走势的投资者就可以在第三卖点卖出,动作快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走势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缠论说走势是生长出来的,就像人一样,从小长大一样。生长是相对于时间间隔来说的,把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时间间隔的状态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一定体现在位次上,或者上涨了,或者下跌了。缠论说的“患”指的就是改变后产生的位次。什么是“不患”呢?就是不论走势如何发生改变,走势只能被划分为三种类型:上涨、下跌、盘整。这在道德经上也有涉猎,一生二,二生三,上生万物。如果走势只能是一笔,那么这个走势就永远是一条直线,如果走势只能由两笔构成,那么,这个走势只能是上下上下的盘整,所以,缠论说走势必须是由三笔构筑的N型结构走势,这就使得走势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状态。

我一直强调,选股其实不是在选股,而是在选择时段,一只股票的走势可以分成三种走势类型,我们要选的只能是上涨趋势走势,许多投资者在选股时,根本就没有“患”与“不患”的思维。他们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根本就没有位次的概念,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走势中的自同构性就是一种“不患”,缠论的级别概念就是“患”的概念,通俗的理解,缠论的线段就是不同周期图表的级别。正因为有了不同级别的图表,有了位次,我们就可以对同一段走势进行不同级别图表的观察,注意,就走势本身来讲,自同构性是“不患”的,它不会因为,你在不同级别的图表上观察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缠论定义的模型走势,在哪个级别的图表上都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缠论的一段走势在哪个级别图表上的判断标准都是一样的。

我一直强调,选股其实就是选择某级别图表上的一笔,有人会问,你不是说,炒股炒的是趋势走势吗?怎么成了一笔了。因为,某级别上的一笔就是次级别图表上的趋势走势。这就是自同构性特征在不同级别图表上的表现。比如,803这只股票,它其实是周线图表上的一笔,在日线图表上,它表现出来的就是30分钟中枢的盘整走势,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我们不关心它是什么级别的盘整,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日线图表上,有日线上的笔在上下上下的盘整,于是,我们操作的就是日线上的一笔。相当于周线上只有一笔,在日线上我们可以炒好几笔。这就赚大发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再降低图表级别去炒作30分钟图表上的笔呢?这个当然可以了。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关键的技术就是如何判断这一笔何时结束。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不患”的问题。一笔就是次级别的线段走势,不论你的这一笔是在哪个图表上的,都是这逻辑,这是“不患”的。所以,判断笔的结束也有一个“不患”的标准,这个就是规律。从笔层面来看,只要不出现顶底分型,笔就不会结束,从次级别线段的走势来看,只要线段不再创新高,线段就结束了。这些判断的标准都是“不患”的。

在实战中,大多数投资者会发现,有些图表上的走势出现了顶底分型,而有些级别的图表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到底应该以哪个级别的图表走势为准?这就涉及到该趋势走势回调的幅度有多大,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如果回调超过10%以上,那么,我们就要抛售股票,不采用回调,有人会说,你怎么能提前知道该回调的幅度是多少呢?这其实又涉及到“患”与“不患”的思维。这又是一个盲人摸象的问题。

想提高自己把握缠论技术的关键,就是要有“患”与“不患”的逻辑思维,还是那句话,“不患”是“患”的表现舞台,在“不患”的保证下,“患”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