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B区域的密集成交不是主力出货。主力在出货时。如果是主力在出货。若不是主力在出货的话。几乎所有的操盘软件都不会把这种小成交统计成主力在出货。庄家高位横盘出货往往只在尾市做一下K线。主力开始逐渐出货。其建仓和出货的量能都没有明显的密集成交区。吸筹、拉升、出货这3个环节是必然会出现的。所以其建仓和出货都会出现明显的密集成交区。出货时量能的前后变化分析股价经历长期大幅上涨后。不是庄家出货。这种股票具备主力出货的条件。这种情况如果是庄家真正出货。下午到了低位其出货反而会更积极。
主力是股票市场中的主导力量,有主力参与的个股,其走势往往特立独行,甚至出现大行情;无主力参与的个股,其走势则默默无闻、随波逐流。因而,关注主力的市场动向是我们在股市中成功获利的有效手段。主力的买卖方式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散户投资者,由于主力的加入,个股量能的放大与缩小会有一定的规律,发现这种规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主力动向了。
主力在参与个股时,会结合大市进行吸筹、震仓、拉升、整理、再度拉升、出货等操作。
在这些环节中,吸筹、拉升、出货这3个环节是必然会出现的,其他几个环节是否出现与主力的风格、大盘走势等因素相关。但是,无论是哪一个环节,主力都会通过其买卖方式暴露其行踪,而成交量就是反映主力行踪的最重要线索。
首先,主力在制定出货目标点位时会考虑历史成交量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在低位吸筹完毕向上拉升的过程中,高位若累积着大量的历史套牢盘,主力则需要谨慎对待。若主力的财力不够,也不想打持久战,那么一般会将拉升目标点位定在套牢盘的价位之下;若主力志存高远,实力雄厚,肯定会突破历史高位,那么主力化解那一大堆套牢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这个区域来一次震仓。
随后,主力在出货时,其出货方法的不同导致在盘口的表现也不同。具体来说,其主要有以下五种盘口特征:
1.跌停板开盘出货
开盘直接跌停,往往会吸引很多抄底盘的介入。许多散户看到股价如此便宜,常常会有抢反弹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主力在出货,散户在跌停板附近买进,其损失将会非常严重;若不是主力在出货的话,股价通常会立刻复原,散户根本就不可能买进来。
2.飘带式出货
飘带式出货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出货方法。操盘手会在每一个买盘上都挂几万股甚至几十万股的买单,以便促使股价逐渐以飘带的形式上移。一些沉不住气的投资者会在此时买进,其实上面的卖盘都是主力自己的,因为多数持仓者都想卖最高价格,所以一般不会挂出卖单。投资者若在这时介入,就离下跌不远了。飘带式拉高是主力拉高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出货的方式。
3.小单出货
小单出货往往是一些有耐心的主力所为,他们每次只卖几千股,最多不超过一万股。几乎所有的操盘软件都不会把这种小成交统计成主力在出货。
4.多卖少买
如果操盘手抛出19500股,同时买进500股,那么显示的是成交了2万股,而且是按照买入价格成交。一般操盘软件会把此种成交统计成主力主动买入的量。
5.先吃后吐
有的主力会先把股价拉高5%以上,并在高位放巨量,此时盘口显示的就是买盘。多数投资者会认为是主力在买进,没有太大的风险,于是也跟着积极买进。在此之后,主力开始逐渐出货,股价逐渐下跌。若盘面做得好,可以出很多货。在这里,主力在高位买进的可能是实盘,比如买进几十万股,但随后主力可以在低价抛出几百万股,而这对于主力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出货时量能的前后变化分析
股价经历长期大幅上涨后,在高位区域震荡,具体的K线形态多为带上下影小阳、小阴、十字线等,但成交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常量上,或者是巨量、天量级别的变量形态,股价呈大阴、大阳的K线形态。这些都是较典型的主力出货量价态势。
在大盘涨势火热时,蜂拥而来的资金会毫无顾忌地追逐热门个股,于是个股呈现出连续放量、换手率高企的情况。对获利较为丰厚的主力来说,不利用这种高换手、大成交量的局面全面出货或阶段性减仓,简直是暴殄天物。
在股价暴涨后,对连续放量与高换手率的股票要特别小心,这种股票具备主力出货的条件,是否继续上涨存在未知因素。对成交量创出历史天量的个股,更需高度警惕。
一些控盘程度较高的主力,在K线图上使个股保持较佳技术形态,然后在拉升时通过对敲营造价升量涨的假象,吸引短线客追涨,这样就能在较高价位得以出货。如果主力较有耐心,通过反复拉高可以出掉很多仓位。
如图1-4所示,A区域K线保持较为连贯的上涨态势,同时成交量也渐渐增大,似乎符合量价齐升形态,但A区域之后股价立即转入下跌,量能也迅速萎缩。
其实,仔细分析A区域K线和量能的契合情况可以发现:K线多带有上影线,看上去多根阳线并不小,因为多是低开高走形成的阳线,其实每根K线当日涨幅并不大。
比如,A区域最高点那根阳K线,其当日分时走势如图1-5所示,当日股价上涨过程从最低点算起也不过就持续30分钟左右,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回落状态。
以K线虚拉、成交增量的表象来释放连续上涨的迷雾,并掩盖了大成交量和小涨幅之间的背离关系,这是主导资金借助拉升暗自出货的案例之一。
其实,大多数主导资金出货的形态都脱不开前面所讲的变量、聚量等成交量形态。当价格的涨幅和量能相背离,并且这种背离关系存在一段时间后,那么基本可以确认有资金在逃逸。至于资金的逃逸是减仓还是出货,就要通过分析技术环境来界定。
如图1-6所示,A区域为该股股价发生趋势转折之后第一次密集成交的过程,这个密集成交最高值达到该股历史天量级别。在上涨趋势初中期出现的密集成交多是主力吸筹建仓行为所致,还有的则是主力为降低成本进行折返或洗筹的结果。
A区域的密集成交只要未引起股价运行重心方向上的改变,不论股价如何震荡,作为波段或中长线交易者则不必过于关注,短线交易者可依据自身技术水平选择高抛低吸。
当行情运行到B区域时,技术环境已经处于所谓的长期大幅上涨之后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密集成交是需要所有交易者高度警惕的。B区域的密集成交已经和A区域的最高值相差无几,这个现象就预示着高度危险的到来。
高度控盘且有耐心、有章法的主力,其建仓和出货的量能都没有明显的密集成交区,也很难被发现,因为其建仓有一个长期、缓慢吸筹的过程,出货也是如此。但高度控盘的主力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主导资金或主力都是“粗犷型”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于水磨功夫上,所以其建仓和出货都会出现明显的密集成交区。
就如A区域的密集成交,即使不是主力的主要建仓点,也是降低成本、补足仓位的重要折返点。之后经过大幅上涨在B区域价格高位,天量级别的密集成交再次出现。
如果B区域的密集成交不是主力出货,那么还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吗?难道是主力再一次降低成本、补足仓位的重要折返点?
如果这样判断的话,那么接下来股价的急速下跌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很多交易者都有这样的认知,尤其是处在涨势如潮的牛市中,思维的惯性会导致盈利大幅缩水。
实战中,当个股出现类似案例中的情况,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问答:假设A区域天量级别的密集成交体量是买进筹码,那么B区域再度达到天量级别的密集成交,若假定为买进筹码的话,那么是谁在卖出?其实最合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A区域密集成交的筹码在B区域兑换成资金,同样的量能只不过从筹码转换为资金而已。
还有更多的出货类型,不会像上述案例这样相对容易辨别,甚至有些个股根本无迹可寻。比如,交易者分析某股的技术图形显示,股价应有波上涨行情,但股价始终徘徊不前。如果这个阶段的成交量已经从聚量、变量转化为量能消散,那么交易者就需要警惕“该涨不涨,必然下跌”的谚语可能将要应验。
如何具体判断主力庄家洗盘出货的区别?
①股价大幅度下跌,一度接近跌停,跌到最低处有量放出来,尾市收回一半股价,K线形态类似“吊颈”,但是第二天全天成交价基本比前一天的最低价位高5%。这说明前一天低位下跌是恐慌盘,不是庄家出货。
②在股票下跌过程中,上午的出货量是下午的两倍,这说明每天上午开盘后,因为T+1的交易制度,前一天短线抢反弹的人看到大盘走坏,该股反弹无望,就在上午离场。如果真是庄家出货,则出货越快越好,下午到了低位其出货反而会更积极。因此,这种情况多是庄家洗盘。
③股票下跌到关键位置的时候会出现大卖单,同时砸盘力度也很大,但股价的下跌速度比较慢。这说明大卖单其实就是庄家在对倒,目的是引出散户的抛盘来,而庄家在低位一一承接。
④下跌时盘面很弱,连反弹都没有,股价几乎和均线平行下跌,这种情况如果是庄家真正出货,盘中一定会趁大盘反弹的时候拉升一下股价,这样庄家才能在维持住股价的前提下多卖出筹码。如果没有这个动作,则是庄家故意示弱于人,希望别人卖出筹码,而自己悄悄吸货。尤其是尾市,用2万~3万股就能将股价拉回到均线附近,想出货的庄家不可能连这个举手之劳的动作都不做。
⑤大盘走弱时,某只股票却拒绝下跌,而在某一关键价位处横盘,而且横盘时天天缩量,说明短线盘越来越少,庄家离拉升股价的时间不远了,虽然拉升的幅度不能确定,但是盲目割肉实属不智,因为股价反弹在即。
⑥横盘时关键价位不破。如前三个涨停时巨量换手区域的下沿是10元,股价就是跌不破这个位置。如果这个位置被突破,就意味着在将近1000万股的换手时卖出的人都有了回补的机会,那么庄家轧空这部分人的第四个涨停就没有意义了,大家都回补,其今后拉升的难度就加大。但是,如果庄家在真正出货就不同了。庄家高位横盘出货往往只在尾市做一下K线,在K线上面留下一个或者多个长下影的“吊死鬼”,但盘中的减仓动作却是很难隐藏的。
⑦对个股的消息反应平静。在推出公告后,下午复牌后成交依旧清淡,当时同一板块的其他个股风起云涌,但是该股的换手依然缩到地量,这起码说明了筹码稳定性很好,对待消息多空几乎没有分歧。如果其目的是出货,就会出现利好,但是股价见利好却放量不涨,这是庄家卖出股票的行为。庄家洗盘时会千方百计动摇散户的信心,等到出货时则发布利好消息来麻痹散户。